2024年12月18日,“设计语言实践任务,加强读写策略指导”初中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桂华教授进行教学示范及指导。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静、晋元附校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及普陀区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一同参与活动。本次活动由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静主持。
活动伊始,郑桂华教授为与会教师进行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的联读示范教学。在课堂正式开始前,郑教授以亲切的互动与学生们进行简短交流,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郑教授从学生的预习情况出发,以预习单中的两个问题“介绍两篇文章中有关说明方法的收获”“围绕两篇文章提出一个疑问”为切口,与学生展开交流,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讨。随后,郑老师通过“《中国石拱桥》为何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重点介绍赵州桥和石沟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与说明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郑教授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为什么没有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问题的升华,层次的推进,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入更高处。最后,郑教授通过比较标题的形式补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是为图册作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并联系七年级所学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而让学生感受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的为人之道,深思叶老严谨的为文之道。授课过程中,郑教授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抽丝剥茧,寻踪觅源,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因势利导,层层递进,从而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
示范课结束后,晋元附校校长骆奇致辞,对郑教授的精彩示范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提到,郑教授高屋建瓴的文本解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精心引导以及对知识迁移的深刻关注,令他深受启发。骆校长回忆起自己高三时的语文老师,并联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人生三重境界,表示郑教授的课堂让人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深远意义。
随后,晋元附校的郭燕老师与真北中学的郑小娜老师分别分享了听课心得。郭老师感慨地表示,学生生涯时郑老师对自己的指导教诲仍记忆犹新,今天的课堂再次让她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对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书面知识的传授,而应关注作品中呈现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郑老师也分享了她在此次示范课中的收获,指出郑教授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还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式,都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和借鉴,在教学时要把握写作者意识,关注写作方法与写作意图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以读促写,读写贯通。郑教授的课如桂树飘香,清芬满怀,令在座老师陶醉其中,无限回味。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中,郑桂华教授围绕说明文的教学策略展开深入讨论。她强调,教师首先要确定本堂课的阅读期待,灵活调整教学路径,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教授写作意图,但要关联本课的核心知识,教师应深入理解文本,关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必备知识,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郑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在读写之间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最后,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静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周静老师指出,教师应清晰区分知识导向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信息提取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她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读写策略,帮助学生在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和人文素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有灵魂有思想的人。
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继续观摩了郑教授的录像示范课,进一步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实践任务的理解。郑桂华教授的示范课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大家纷纷表示将持续在教学中探索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与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深化了教师们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认识。未来,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以创新精神和求真态度,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向前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更为坚实的语言基础和思维支撑。
冬日暖阳照杏坛,数智赋能绘新图。为了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步伐,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之道,12月19日下午,“读写贯通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校验课程——普陀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数字化转型、三个助手运用专题”在晋元附校真金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室副主任朱雪骊老师主持,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郑哲老师带来精彩讲座。来自各校的六、七年级语文教师代表踊跃参与,共同交流学习。
活动伊始,晋元附校谈仲依老师以《表里的生物》《两小儿辩日》为例,就“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互动课件助力教学效率”展开交流。结合我校青年教师陈佳妮和徐奕琦两位老师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何通过互动课件,有效传达信息,提升教学效率的分享。互动课件暗含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助力教学效率显著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光彩。
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郑哲老师就“指向深度学习:数字教学系统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也发表了观点。郑老师分享了“凸显思想认识转变的单件事写作指导”“七上第五单元梳理课”和《小圣施威降大圣》三个案例,详细阐述了三个助手在读写贯通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课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课中实时互动可视、课后改进所起的作用,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了读写贯通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朱雪骊老师在活动总结时,建议教师们应合理使用三个助手进行备课和课堂演示,并展开教研活动,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处理方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遵循学习规律设计与实施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开展融于教学全过程的伴随式评价。
此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三个助手”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语文学科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教师们必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教育教学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