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一幅用落叶绘就的画卷,每一笔都记录着岁月的深情。此刻,上海课题组再次迎来了课题申报的新篇章。上海课题组学校的课题负责人齐聚晋元附校真金路校区开展课题申报研讨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特级教师潘克明 ,北京市特级教师李西刚,课题秘书处秘书长何毅,上海课题组专家朱雯,晋元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骆奇,曹杨附校校长俞晓瑾,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校长黄晓峰,副书记陈扬明及上海课题组各校课题负责人。
首先,骆奇校长致欢迎词,他回顾了于本世纪开端至今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的课题将参与校聚在一起,经历研究实践,收获满满: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好教师;规范了科研的实施流程,打造了科研研究团队。感谢这个团队的纽带——专家朱雯;感谢关心、支持、热爱这支合作团队的专家。展望未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结合新理念新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能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为思维而教的科学理念,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力,创造力。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接着,晋元附校科研室主任虞凌洁介绍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字化新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思路。课题计划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课堂生态即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旨在挖掘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紧接着,平利路一小信息室主任史国明介绍了《利用数字技术深化个性化教与学实践研究》、宜川附校科研室主任苏治芳介绍了《数智化场景下的课堂教学循证研究》、曹杨附校科研室主任殷雪梅介绍了《基于智能技术的双互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实践研究》、金鼎学校教务处主任马敏芳介绍了《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智慧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初步思路。
专家潘克明肯定了所有学校新一轮课题研究的介绍:基于信息技术和高效学习;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为主战场主阵地,以提升教师素养为基础,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契合主课题的理念,且重视数据的运用。同时对课题开题提出两点建议:1.避免一味求新追热度,要考虑操作性。2.做到有的放矢,精准高效。
专家何毅肯定了这次课题申报的思路切合实际,内容详实,定位务实。但建议新课题申报做到四个提升:1. 提升新旧课题前后的关联性;2. 提升核心概念界定的准确性;3. 提升行动研究路线的清晰度;4. 提升学校特色优势的高度。
专家李西刚针对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要求提出了更细致的建议。研究目标、内容的撰写需紧密围绕课题核心,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此外,要注意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确保专业性和严谨性。
最后,上海课题组专家朱雯强调课题研究要可操作、可实践、可评价和具体化的要求。请各课题组对课题申报做进一步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并布置了申报的日程工作。
四季人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持续开展信息技术课题,推进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用信息技术的翅膀,托起教育的梦想,共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辉煌。
文:虞凌洁 葛亮
图: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