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深耕科研 ——普陀区教育科研个人课题开题会(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来源: 科研室

2024年10月17日下午,我校在真金路校区第二会议室召开了“普陀区教育科研个人课题开题会”。此次开题会邀请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政策与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钊、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专家闫引堂、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专家陈进。会议由科研室主任虞凌洁主持,开题成员参与会议。虞主任代表学校对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开题成员依次进行课题阐述并聆听专家指导。

叶丹华老师作了《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基于项目或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实践研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高阶能力。

首先,闫老师对开题报告中的核心概念提出建议,教师要明确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的区别,清晰实践从哪些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注重评价的设计。其次,李老师建议教师要加强文献梳理,增加课题的跨学科意味,形成跨学科活动设计的模版以及整体设计流程。最后,陈老师从开题报告的框架方面给出了修改建议,并指出课题内容太大,可以聚焦项目或者活动的研究。

幸鑫老师作了《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初中数字信息批判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以及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提炼语文课堂上提升数字信息批判能力的策略。

针对这一课题,陈老师首先提出该课题采用“打桩式”的研究方法,具体指出学生在此能力上有什么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之后李老师就开题报告的格式给出了修改建议并提出课题应更强调语文学科在研究数字信息批判能力的优势。闫老师提出课题的研究要有更明确的载体。

王文华老师作了《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该课题基于学生现有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案例,总结有效可行的数学阅读策略。

首先,陈老师对于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进行肯定。也提出对于调查分析的对象,要扩大范围,同时提出针对不同的问题,应提出不同的策略。其次,闫老师提出要明确数学阅读能力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李老师提出,核心素养要体现在研究背景中,直接目标要体现出知识产出,并在后续研究中提炼策略。

李妍老师作了《以项目化学习促进初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以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中的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结合项目化学习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通过项目任务的设置和探索,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提高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语文学科素养。

首先,陈老师指出该研究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肯定其意义和价值并且针对研究的实效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其次,闫老师建议文献综述的梳理可以再完善一些,把项目化框架作为成果之一;最后,李老师指出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对学生的遇到的难点提出解决的策略,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主题供学生选择探究。

 

随着普陀区个人课题开题报告会的圆满落幕,一个个新的科研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坚信,在专家学者和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课题成员的努力下,这些课题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共同书写教育科研事业的新篇章!

 

 

文:王文华

图:虞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