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蓄智启航,科研沃土催绽新芳。2025年9月10日上午,晋元附校在明翔校区三楼会议室召开2025年度区级规划、个人课题开题报告会(小学数学专场)。会议邀请了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专家陈进、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胡萍、张利参与指导。会议由科研室主任虞凌洁主持,全体数学青年教师及集团校教师代表参与。
会议开始,虞主任代表学校对与会的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随及孙世梅老师和铜川学校颜文怡老师共同作了区成果推广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数智技术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依据课程标准,依托三个助手、AI等数智技术探索其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实践路径,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精准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研员胡老师对开题报告中的小学数学研究范围提出建议,推广方和应用方做好团队研究规划,要提前系统规划研究的数学领域和学生年龄段。专家陈老师对开题报告给予肯定的同时对课题报告的目标和内容给出了精减建议,做到抽象表达中要有内涵逻辑。课题研究最后要加入辩证思维,思考分析技术融入数学教学的两面性。
随后,董彬老师与李宗诚老师对《基于学科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建模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进行开题报告,董老师将原年级的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至李老师年级,聚焦建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帮助应用方明确教学目标,提炼教学内容,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建模思维的培养。
教研员胡老师建议课题在推广过程中要细化推广成果,统一研究目标的同时要精进研究内容并做好时间节点设计。专家陈老师则提出针对性指导,建模思维应精简目标并融入辩证思维,建模思维课题应分解为“建立—固化—运用—推广”四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彰显数学教育价值。
吕梦远老师作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下,低年级“家庭数学角”建设的探索》的开题报告。该课题旨在通过家庭这一重要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机会,形成可供借鉴的家庭数学角的创建案例。
胡老师对开题报告中的核心概念提出建议,教师要明确数学生活化的概念界定,并建议理清研究内容中所言及的空间创建原则和策略。陈老师提出研究内容应包括背景、本体、策略研究,从而形成可供借鉴参考的创建模式。同时对核心概念,研究内容,预期结果,调查问卷设计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指导。
高珏老师作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的开题报告。该课题旨在深入研究跨学科活动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通过探索有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挖掘不同学科与数学之间的深度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研员胡老师对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肯定,并指出可优化研究过程的时间规划,尽早启动跨学科活动设计工作,为后续活动的实践落地、成果总结及迭代改进预留充足时间,确保研究扎实推进。专家陈老师则聚焦课题核心,明确跨学科活动设计是研究的关键内容。她建议应先构建科学规范的活动模板,系统梳理跨学科活动设计中的核心要素,待框架完善后,再有序开展教学实践,以提升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这场汇聚教育智慧的开题会,不仅展现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与探索精神,更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满载希望的秋日,晋元附校将持以科研创新为楫,积极探索未来教学的万千气象,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校的卓越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接续谱写“立己立人 共同成长”的新华章!
图:梁佳悦
文: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