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助手”程优教学 “人工智能”赋慧新章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来源:

暑风清和畅,万类竞欣荣。6月20日下午,学校召开“三个助手”程优新质课堂阶段交流总结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动员推进会,全校教师齐聚共探数智时代的教学变革。会议由校科研室主任虞凌洁主持。

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催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我校以“适合教育”为核心理念引领,积极探索数智技术与教育的多维融合,在本学年中,各学科教师积极运用“三个助手”开展教学实践,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会议伊始,严菲儿、黄依蕊、陈洁、李璐璐、谭宏鑫老师依次作“三个助手”应用课例的交流分享。五位教师立足学科属性和学生实际,择选适合的“三个助手”功能,精准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既有“新”的形式探索,又有“质”的内容实效。从五位教师分享的课例中,与会教师深切感受到“三个助手”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意义。

随后,校教务处周雪艳主任以《聚焦智慧平台 推动课堂变革》为题作学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阶段总结,从“统筹部署,完善机制;聚焦平台,以研促教;深耕应用,数字赋能;初结硕果,辐射引领”四个方面系统阐述,明晰了发展路径,厘清了工作机制,提炼了优势经验,倡导由“用”向“研”,秉持“为学而教 为学而用”的准则,深化“三个助手”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双升级,构建高效、个性的智慧未来课堂。

学校遴选“三个助手”应用优秀课例,表彰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智慧实践。

获奖教师:谭宏鑫、严菲儿、陈洁、黄依蕊、李璐璐、曹多弘、蒋晟、许雯涓、姚思悦、俞加余、张闻睿、王仕蕊、任洁、叶丹华、余雪敏、杨舸、廖天昀、茅雨婕、金源、贝天润、施情、张玉姣、王佳芸、陆易文、叶辰翀、余凝、沈琰敏。

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它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其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正在为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变革。教师又当如何科学主动地应对这一时代必然之变?沈竹君老师与杨婧老师分别结合智能体构建和适用AI功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作经验分享。

之后,沈校长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结合具体的案例,就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推进情况作阶段总结,深度阐释了“三融合”的理念与行动:“人工智能+教学”的链式融合,通过AI技术重构课堂生态,实现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教研”的协同融合,各学科教研组科学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主题教研中,并系统化形成文本、资源、数据等研修成果;“人工智能+教师”的系统融合,学校不仅科学指导教师将AI技术嵌入融合于教学全流程,还积极构建与人工智能衔接相适配的机制,合编教学AI应用示范案例集,优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营造人人要智能、人人会智能、人人争智能的良好氛围。学校后续将紧抓人工智能新赛道,立足校情、学情实际,因时因势因需拓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持续推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让学生收获更丰富的学程、更精彩的成功!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实践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对参与教师予以表彰。

获奖教师:陆易文、黄舒欣、董彬、严菲儿、张弛、黄弘玥、陈洁、石可人、祝赛、沈琰敏、徐奕琦、王甄、王仕蕊、廖天昀、贝天润、曹多弘、周文瑄、金源、杨婧、冯乾、李冬兰、王晓辉、钱开伦。

最后,骆校长结合自身的从业从事经历,向全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立时代之思,勇于直面时代发展所需,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充分的准备里抢抓教学改革的变局和新机;要立研悟之持,深度钻研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的更多可能,通透娴熟地掌握各类数智技术,在持之以恒地边学边用边悟中,构建更富新效的数智课堂;要立技术之度,无论人工智能与教学怎样发展融合,都要坚守学科价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为根本,用技术而不是为技术所用。同时,又结合自身的读书感悟,给予了殷切叮嘱:希望大家对教育事业有执着地追求、刻苦地勤奋、聪明智慧地激发,在不断地“研究自己”中,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长期深入钻研中锤炼顿悟更精湛的教学本领,在暑期放松身心之余,能继续坚持读书学习。

事业之成不倚空谈,而贵在真抓实干。学校将上下同欲、笃行不怠,以更坚实的举措深入推进“三个助手”程优教学,以更扎实的行动全面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夯实数智之基!

文字:孙凯

图片: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