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新双减政策”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教育方式犹如强有力的音符震撼着教育者的内心。英语领域如何开拓教育视野,坚持育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学生素养的培育,小学英语教研组全体老师在10月26日按低段和高段分组展开了教研活动。
一、 以大雁迁徙为例,展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在高年级段由黄弘玥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第一学期Module 2 Unit 3
区教研员朱成老师认为在跨学科教学时应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其目的是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黄老师能够围绕主题,设计问题链,从而进一步探究主题意义。还体现了学法指导,利用PAD进行学习,注重了阅读微技能的培养。
朱成老师还提出在引领学生深刻学习方面,可以借鉴“KWL”理论。“What I know”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获取对某个课题的已有知识,并从别人的说法中增进自己的知识;W是 “What I want to know?”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在分享各条问题之后提问心中所渴望知道的知识,问题便成为学生阅读的目的。L是“ What I Learned ”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在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以topic sentence(主题句) 和supporting details,将知识结构化,再进行逻辑输出,对核心内容提供语用支架,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二、以儿歌为媒介搭建英语与音乐的跨学科桥梁
在低年级段由贝蕾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第一学期module3 unit1
专家张小皖老师评课时指出整节课能围绕核心句型展开教学,借助媒体的语境带动学习过程,训练量和训练面很足。用歌曲带动单词的教学,实现了结合音乐学科进行融合实现了跨学科教学。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语言表达的需求,将音乐学科和英语学科产生交合点,营造语言学习的过程,边唱边提升英语语感。学生获得学科的共赢。
三、以国宝熊猫为题开展低年级项目化学习
在活动中,低年级段的杨舸老师也分享了他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设计思路并介绍了实施的过程。他以“Chinese treasure: Panda”为主题,设计了4课时项目化教学单元。张小皖老师对杨舸的课程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了项目化教学中两个关键要素:驱动性问题和本质问题。驱动性问题是指引导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问题,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实际性、挑战性和吸引力,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最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会运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文字:黄弘玥、贝蕾、杨舸
图片:卞蓓玮、徐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