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初中英语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来源: 教务处

202411月7日,晋元附校与万里城实验学校的教师的英语教师们共赴晋元附校参加联合教研活动。晋元附校初中英语组指导专家特级教师汪瑾华就教师们面对新教材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的解答与启示

首先汪老师带领各位教师们对詹妍老师执教的一堂写作课进行了研讨与评价。在录像中,教师们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亮点。各位教师对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表现纷纷给出高度评价。老师的这一堂写作课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将重点落于如何基于学生学情来上好新教材中的新课型,新题材、夯实基本技能落实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知了写作的内容、框架结构、语言特征等,结合板书,让学生做到心中有checklist。结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突出了教-学-评一体化。

本堂课詹老师构建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并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知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自主搭建写作框架结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和学情设定目标,既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食谱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又强调依据框架撰写个性化食谱,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涵盖了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指导。在写前活动中,学生需要观察陆瑶的食谱,归纳出该语篇包含的基本要素,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总结撰写食谱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写作过程中,詹老师呈现了关于烹饪清蒸鱼所需的食材图以及步骤流程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列出提纲,进行写作,并且在写后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值得各位教师学习借鉴。

观看录像课之后,汪老师提出了几条十分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建议首先,汪老师提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问题:在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语篇材料并回答提问,会造成课型不清晰的问题。学生需要意识到“读的目的是为后续“写”的环节作铺垫。汪老师指出,要让学生读标题之后,主动思考,如果自己来做这道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再看范文进行补足。如此设计能够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任务,并在脑中主动架构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二,汪老师指出:教学设计需要做到指令清晰,并且思考这样设计在整堂课中起到什么作用。将林东的做菜过程和陆瑶的菜谱进行对比来引出时态和句型,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惑。由于在阅读环节中已经教授过食谱的写作方法,在本节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写食谱时需要注意的语言、语法、内容方面的要点。

此外,在学生正式写作输出环节,汪老师提到,本课时学生的写作目标为是否能正确使用合适的标志词、限定词和量词。因此在实践环节不宜出现太多生词,会对学生带来一定困难。

最后,汪老师对于詹老师所设计的评价表进行了肯定,指出其分类清晰,内容全面。我们要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设计评价表时也需要注重结构化,从大框架推进到小框架,最后落实到细节。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究作文的评价标准,让他们对该课时的写作要点有进一步了解,培养其思维品质,而非将写好的评价表直接呈现给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

对于如何推动双新落地,在日常课程中体现新课标的内涵,本次教研为全体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新课程、新教材不仅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优化,更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和变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希望各位教师们能持续共同交流研讨,集思广益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优质的课堂,体现新教材的价值。

 

撰稿人:孙雨飞 拍摄:王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