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公开课——李燕老师《明朝的对外关系》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教务处

 

近日,我校综合教研组开启组内公开课。
李燕老师在教授《明朝对外关系》时以明朝对外关系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朝贡体系、航海壮举及文化交流,展现了中国古代开放包容的外交格局。 李燕老师首先以“恢复华夏正统”为主线,解读了明朝初期的外交政策。她指出,朱元璋确立“以德睦邻”的基调后,明朝通过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与戚继光抗倭在互动环节,李燕老师通过动态地图演示了戚继光抗倭路线,构建起横跨亚非的外交网络。

李燕老师结合《筹海图编》分析明朝海防体系。她特别指出,戚继光创造性地将渔民编入“戚家军”,通过“鸳鸯阵”战术在台州九战九捷(1561年),并在福建沿海建立“烽堠-墩台-卫所”三级预警系统。当讲到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时,学生们深受触动。同时课程还着重分析了明朝中期的文化交融。当葡萄牙人1513年首次登陆澳门、利玛1592年携《坤舆万国全图》进京时,李老师展示了《天工开物》与《几何原本》的对比史料,强调徐光启“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开放理念。学生们对“明朝士大夫主动学习西方科技”的史实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教学打破了“明朝闭关锁国”的刻板印象,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