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铿锵,乐舞飞扬“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教务处

2025325日,在我校武威路校区创新实验教师,我校科研室结合“三个助手”融合“跨学科”实践,开展了一堂小学五年级语文“诗乐融合”跨学科双师实践课。我校青年语文教师任洁与音乐教师沈琰敏携手以唐代边塞诗《从军行》为载体,通过古诗诵读、音乐创编、造型演绎等环节,探索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生动诠释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

一、诗乐交融,多维共情

在本堂课中任洁老师侧重语文的文本解读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学习的方法。沈老师则结合古诗内容和边塞诗主题聚焦音乐学科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在学生理解古诗词义后,通过角色转换、教师示范、观察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造型创编的思路和技巧,用具象的造型演绎展示古诗意境、传递古诗中的军魂。

二、技术辅助,打破壁垒

本堂课结合“三个助手”平台,通过技术的辅助,拓宽学生单一学科的学习视角,将学生融合实践的过程和成果可视化。如通过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三段音乐为古诗选择合适的配乐,学生在平台中聆听并选择,教师可以在后台数据中清晰的了解学生是否能结合音乐要素,判断出音乐与古诗之间的关联。在小组实践创编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线上任务,通过拍照上传成果、弹幕实时点评、投票等主题任务实践,充分调度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多学科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技术运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打破学科壁垒,体现学科共生。

三、多元评价 赋能素养

本堂课结合“三个助手”平台,采用“双师共评”“生生互评”“小组弹幕点评”等多元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也重视艺术表达的创意。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赋能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课堂实践后,邵校长和葛亮主任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探究和实践应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关联协同、多元评价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这堂双师课不仅是学科壁垒的突破,更是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实践。在此,由衷感谢柏琳、徐瑾两位教研组长的全程参与和精心指导。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诗乐融合等跨学科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受文化之美、生命之力的成长乐园。

 

 

撰稿人:沈琰敏

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