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我校与晋元教育集团各校、普陀区学科带头人贾小娟工作室一同展开了初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立足单元教学,促进读写贯通”,聚焦单元教学设计与写作能力提升,来自区内多所学校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课观摩、说课展示、课例研讨与专家点评,共同探索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
在本次活动中,四位教师立足不同学段与文体,呈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智慧。
晋元附校余雪敏在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中展开现场课的展示。余老师的写作课《抓住细节》以“照片里的故事”为情境,搭建三大学习支架:拆解连续性动作、调动多感官观察、巧用修辞联想。通过对比《阿长与山海经》《台阶》等经典文本,学生提炼“细节”,扩充细节,并在互评中打磨习作,让平凡瞬间折射亲情的温暖。
尚阳外国语学校周吉老师以《木兰诗》改写任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乐府诗转化为散文。通过对比诗歌与散文的文体特征,学生深入挖掘木兰形象的精神内核,在扩写征战沙场等场景中融入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周老师特别设计分层评价量表,关注“内容合理、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等维度,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化对英雄家国情怀的理解。
万里实验学校刘佳盈老师执教《小石潭记》时,创新运用“曲线图”串联文本。学生通过梳理柳宗元游踪,对比景物描写与作者贬谪经历,理解其“由乐转忧”的情感脉络。刘老师巧妙关联“潭景幽邃”与“人生困境”,引导学生从“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中品析隐喻,感悟古代文人借景抒怀的深意。
新杨中学李亚茹老师以《詹天佑》一课为例,围绕“杰出爱国工程师”的核心评价,设计双线教学:一方面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等典型事例,借助动画演示突出詹天佑的工程智慧;另一方面结合清末列强侵略背景,剖析其“为国争光”的信念。课堂融合历史资料与思辨讨论,让科技报国的精神跨越时空,直击学生心灵。
评课环节中,普陀区学科带头人贾小娟老师与晋元集团校老师们围绕“单元教学”“读写贯通”展开热议。专家指出,读写结合需立足单元整体目标,如七年级叙事能力培养应关联《木兰诗》的扩写想象与《抓住细节》的描写训练;八年级游记教学可融合《小石潭记》的景情分析与写作中的场景构建。同时强调“思辨性”应贯穿教学:无论是木兰形象的时代重构,还是詹天佑精神的价值探讨,均需引导学生在读写中实现批判性思考。
对于余雪敏老师此次展现的现场写作指导课,专家和老师们也表示十分认可。贾小娟老师建议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人物的反差”,抓住能体现人物前后反差、变化的细节捕捉人物的典型特征。
本次联合教研为区域语文教师提供了实践范例与反思契机。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让读写真正互为滋养,让素养落地课堂,仍需要每一位语文人持续探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