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室联动促深研 聚力赋能启新程——记普陀区小学音乐学科工作室团队联合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来源: 教务处

 

秋风送爽,学意正浓。202594日,普陀区娄思蓓音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与柏琳高级指导教师团队的成员们齐聚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围绕“深研新教材 创生新课堂”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联合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团队联动、智慧碰撞,深入解读新课标内涵,共同探索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新路径。

一、 聚焦素养,明确改革方向

活动伊始,两个工作室成员共同回顾了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改革核心要义。团队教师们结合暑期培训的收获,再次深入学习了“强化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融合、坚持实践导向、倡导个性化教学、强化评价改革、推进数字化转型、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七大改革方向。大家一致认为,新教材的“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上。明确这一方向,为后续的教材研读和课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案例共析,探析教材新貌

在理论引领的基础上,活动进入了核心环节——新教材案例研讨。两个工作室的成员们打破了团队界限,混合组成研讨小组。大家以二年级第四单元具体教学单元为例,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多个素养维度进行了细致剖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老师们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新课标的精准把握,为教材内容解读提供了高位引领;而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则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敢于创新的教学优势,分享了大量实用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设计。这种“理论+实践”的互帮互助模式,让新教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都焕发出育人的光彩。

三、 头脑风暴,创生课堂设计

如何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各小组围绕“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的要求展开了热烈的“头脑风暴”。有的小组设计了融合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提升素养;有的小组则聚焦“因材施教”,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晋元附校孙亦诚老师分享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创设音乐情境,联建小学的张芸芸老师则交流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表现活动的经验。思想的交锋激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雏形在此过程中孕育而生。

本次联合研讨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启航,它为新学期普陀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动力。两个团队全体成员将继续携手共进,在深研教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创生课堂的实践中不断前行,共同谱写普陀艺术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