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形成性评价 深耕单元教学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来源: 教务处

为落实“双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明确学期教研方向,2025年9月18日,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中学语文组开展了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形成性评价驱动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主题,从教研主题解读、形成性评价理论学习、学期教研规划以及线上观摩教研活动四方面展开,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搭建专业成长路径。

活动伊始,教研组明确了市、区、校三级教研主题的逻辑关联,形成“素养提升—评价融入—实践研究”的递进式研究框架。同时,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学习任务、学习策略、信息技术”六大关键词,为学期教研划定了核心研究领域。

第二项议程是教研组通过理论阐释与策略分析,深入剖析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操作路径。首先明确了形成性评价的“桥梁”价值,教学是动态过程,形成性评价通过捕捉学生学习的“实时证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提供决策依据,成为连接“教”与“学”的关键纽带。接着结合英国评价改革小组1999年研究成果,明确形成性评价需涵盖“提供有效反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依据评价调整教学、关注评价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五大要素,从多维度保障评价的育人功能。最后总结了五大关键实施策略,从教师、同伴、学习者三个维度,构建“学习者要去哪里—当前在哪里—如何去那里”的评价逻辑链。例如,教师需清晰传递学习目标、挖掘学习证据并给予促进性反馈;学习者则要主动参与,成为自身学习的管理者,以此实现评价对学习的深度赋能。

第三项议程是细化教研安排,明确重点工作要求。会上发布了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实现“周周有主题、次次有聚焦”。并且强调了针对“迎接市级大调研”的重点工作,教研组明确“教学内容规范、研修活动规范”原则,提出六项具体要求:研修主题需明确规范、教研活动要有设计与过程、落实活动纪要、规范课堂教学、杜绝教辅依赖、强化语文教师专业话语体系,以高标准推动教学品质升级。

接着,语文教研组教师集中在线参加了上海市教研室开展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线观摩了嘉定区教育学院姚婧媛老师执教的《怀疑与学问》议论文教学展示课,又聆听了三场微报告,长宁区教育学院郁寅寅老师的《梳理思路能力的“绿标”检测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嘉定区教育学院羊桂华老师的《人机思维比对,促进迁移运用梳理思路能力的教学与评价》、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雷舒老师的《从破题到成文--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作文形成性评价》。

最后,上海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曹刚对本次教研活动作点评。他指出,在推进“双新”的背景下,语言实践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聚焦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单元教学结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强化过程性指导、更新提升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过程中内化读写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和理性思维。

观摩的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用心思考,展现了老师们饱满的学习热情。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把感想和收获写进了自己的观课体会中。

本次教研活动以“形成性评价”为支点,打通了“理论—策略—实践”的研究链条。接下来,中学语文组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嵌入形成性评价,在“双新”改革中深耕课堂,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