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附校孙蕴春老师执教区“普陀杯”教学评比展示课《电压》:单元视角引领课堂创新,AI智能体赋能精准学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来源: 教务处

在“双新”背景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深刻变革的当下,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2025年10月15日,普陀区“普陀杯”教师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在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顺利举行。我校孙蕴春老师在此次评比中执教了九年级《静电与电流》单元中的《电压》一课,呈现了一节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框架、融合AI智能体辅助教学的概念新授课。

课例展示:单元任务驱动,智能体破解学习难点

孙蕴春老师的参赛课《电压》,紧紧围绕“设计并制作模拟报警电路”这一单元核心任务展开。面对“电压”这一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抽象概念,孙老师创新教学设计,将AI智能体“晋小元”深度融入教学关键环节。

在电压表使用方法的教学中,孙老师并未采用传统的教师单向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将“晋小元”智能体作为随时在线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自主与AI智能体对话,即时获取了电压表的连接方式、量程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个性化指导。这一设计精准解决了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常见的正负接线柱混淆、量程选择不当等实际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即时学习需求,使课堂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学”。

同时,孙老师沿用其经典的“水路类比”演示,将水压与电压进行生动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模型。实验环节,学生分别使用电压表与电压传感器进行了干电池两端电压和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测量,对比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在操作中深化了对概念和测量工具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从类比感知到AI助学,再到实证探究,形成了层层递进的概念建构路径。

团队磨课:精益求精,凝聚集体智慧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物理教研组团队的全力支持与辛勤付出。备赛期间,教研组多次组织集体备课,围绕如何精准突破难点、如何高效融入技术、如何优化课堂语言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反复打磨。教研组长与组内同仁们提供了大量宝贵建议,信息教师也全程保障技术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了课堂展示的最佳效果。

以赛促教,展望未来

每一次区域教学展示都是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本次“普陀杯”教学评比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深度的教学反思与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孙蕴春老师的这节《电压》展示课,展现了我校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单元教学、技术融合与科学概念建构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学校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继续鼓励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让技术赋能教育,让创新充满课堂,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