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新教学 新技术智新课堂 晋元附校线上线下青教课题实践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来源: 科研室

2023411日上午,晋元附校科研室在武威东路校区开展本学期《基于智能反馈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学习能力评价研究》的第五次课题活动。专家朱雯以及课题组教师们应邀参加。

 

武威东路校区青年课题组成员刘丽江老师执教的课题为《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回忆了自己儿时探索父亲怀表里的声音的一段经历,富有童趣。刘丽江老师在执教中梳理了文章思路,明确了各部分的内容,接着分析了 “我”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之趣,感知了人物形象。课上,刘老师将空中课堂资源融入线下课堂,在梳理文章思路和感知人物心理活动中加入了按点,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而调整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刘丽江老师进行了说课,专家朱雯及老师们进行了评课活动。

 

胡畔:刘老师执教中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让学生理解了优化的思想,构成了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这节课,刘老师始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郑语:这堂课中线上技术的使用,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还通过多样的形式变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刘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将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会的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作为下一项教学任务的支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该项学习策略,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的学习。

幸鑫:这篇课文以“我”的所思所想一步步探索“表里的声音”为线索,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运用了空中课堂的资源,分析了“我”在探索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其中将“在父亲第一次许我看表的过程里,‘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梳理‘我’的探索过程,把握文章的思路”作为按点问题,与课文分析结合紧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本。

郭燕:整节课条理清晰,合理地采用线上线下技术进行教学,按点设计围绕着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过程中根据按点的数据随时关注学情。在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梳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分析出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关注到了文章的次要人物——父亲的人物形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在阅读写人记事文章中关注次要人物的意识。

葛亮老师:刘老师的这堂课重视单元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中借助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让整篇文章阅读的路径清晰自然。同时始终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专家朱雯对此次展示活动表示了肯定,通过本次活动看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对此节课进行总结:

1.提供资料,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2.围绕目标,品析词句,感知探究。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会方法。

4.技术支持,搭建支架,反馈纠错。

最后,朱雯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研究方向

按点设计要从知识达成、思维提升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进行深度设计,对于按点的数据、按点的结果呈现以后还要做针对性地分析、点拨,发挥按点设计导学、促学的作用。同时,按点的文字组织上也要从不同学段学生地认知程度、理解角度出发,让学生尽快理解,从而正确答题。评价的具体方式还应多样化,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作为教师,不仅承载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更肩负着传道的使命,因此我们唯有立足科研,耕耘讲台,才能以智启人,以慧哲人。

图文:刘丽江